作者: EZ Korea
2024-05-30

公開
1,110

家庭月 有哪些節日?

  • 5月5日 兒童節 어린이날

  韓國兒童節創立於1923年,當時一名兒童文化運動家方定煥(방정환)受到三一運動啟發,推動韓國人對兒童人權意識的覺醒,他與幾位日本留學生創辦了韓國第一本兒童專刊《兒童(어린이)》。 1923年5月1日,方定煥等人宣布這一天為兒童節,舉辦了第一次兒童節活動,此後兒童節逐漸發展為韓國全國性紀念日。而從1927年開始,兒童節改在5月的第一個週日舉行活動。

  朝鮮日治時期,日本帝國主義擔心兒童運動會激發韓國人的民族意識,兒童節便從1939年中斷慶祝,直到韓國光復後的1946年才重啟。而光復後的第一個兒童節正好是5月5日,為了防止日期變化帶來的不便,便將5月5日訂為兒童節延續至今,後韓國政府也在1961年頒布的《兒童福利法》中規定5月5日為兒童節。這一天屬於國定假日,家長可以放假、全心陪伴孩子過節,同時5月1日到7日定為「兒童週(어린이 주간)」。韓國父母通常會帶孩子去遊樂園、動物園慶祝,學校或社區也會舉辦各種親子活動,各大商場的童裝、玩具和零食都會同步舉辦大特價。

  • 5月8日 父母節 어버이날

  韓國原本沒有單獨的父親節或母親節,受到美國的母親節(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影響,韓戰結束後,韓國政府在1956年將5月8日定為母親節(어머니날),但有人認為只設立母親節對父親有失公平,於是韓國政府在1973年把母親節改為「父母節(어버이날)」。(根據語源,「어버이」是父親的古語「어비」和母親的古語「어이」合在一起)

  父母節在韓國不是國定假日,韓國人通常會另找時間與父母一起吃飯,或利用週末探望父母、舉辦家庭聚餐等等。學齡孩童通常會寫信給父母,或回家後替父母洗腳以表孝心。受到美國母親節送康乃馨的影響,韓國子女也會買康乃馨送給父母,向他們說「謝謝你們養育我(낳아주시고 키워주셔서 고맙습니다)」、「祝你們健康長壽(오래 오래 건강하세요)」,也有子女會向父母行大禮(跪拜禮)。

  • 5月15日 教師節 스승의 날

  韓國教師節是為了肯定教師貢獻,表達感激之情的節日。韓國人一般稱老師為「선생님」,而「스승」是對教師的尊稱。1963年,忠清南道江景女子高中的青年紅十字會發起慰問生病和退休教師的運動,並將5月26日定為「恩師節(은사의 날)」。在韓國紅十字會的主導下,1965年起,教師節改為世宗大王的誕辰5月15日。

  世宗大王編寫《訓民正音》、創造韓文,讓韓國人擁有自己的文字系統,因此世宗大王可以視為大韓民族的老師。教師節的設立有紀念世宗大王的意義,也有一說,希望世界上所有老師,都能像世宗大王一樣受到尊敬。學校通常會在教師節當天表彰優秀教師,學生會送老師花束、卡片或小禮物。

  • 5月第3個星期一 成年節 성년의 날

  依據韓國民法規定,年滿19歲就是成人了,為了慶祝青少年新生成人、鼓勵承擔成年責任,同時建立正確的國家價值觀,1973年南韓總統令指定設立「成年節」為國家公認紀念日。最初定在4月20日,1975年變更為兒童節隔天5月6日,1985年再變更為5月第3個星期一,沿用至今。

  韓國從高麗時代開始,就有分別為男女青年舉行「冠禮」和「笄禮」的風俗,現代每年都會為年滿19歲的年輕人舉行成年典禮(성인식)。在成年節這一天,父母對孩子或朋友之間,會準備玫瑰和香水作為禮物。玫瑰花的花語是純潔的愛,希望對方擁有幸福美滿的愛情,香水則是希望對方能像香水一樣,為大家帶來香氣和美好事物。因為是成年的日子,比較開明的父母也會送上避孕用品。

  • 5月21日 夫婦節 부부의 날

  夫婦節最早起源於1995年,當時慶尚南道的一對牧師夫婦,提倡夫婦透過交換禮物、欣賞表演、一起在外用餐等方式增進感情。後來在2003年12月,民間團體「夫婦節制定推進委員會」提交制定夫婦節為國家紀念日的請願,喚起人們對夫妻關係的重視與建立和諧家庭,經國會同意,夫婦節從2007年5月21日起,成為韓國公認的紀念日。「521」的寓意是「在家庭月的5月,2個人是1體」。

  夫婦節這一天,夫妻通常會共進晚餐、交換禮物、外出約會過兩人世界,夫婦節委員會也會舉辦各項活動,邀請夫妻一同參加、慶祝。

家庭月送 什麼好呢?

韓國人在家庭月的節日都要送禮,調查顯示,包含「家庭月」關鍵字的購買商品,最多的是紅參等保健食品,接著是康乃馨和香皂。包含「兒童節」關鍵字的購買品項,依序是餅乾、零食和玩具等等。信用卡公司分析,以紅參、康乃馨等父母和長輩為對象的禮物比例較高,但事實上比起康乃馨,很多父母更偏好收到現金,一般行情是父母各給20萬韓幣的紅包(約4700元台幣)。另外,有些父母有自己的休閒嗜好,故送相關用品當禮物也不錯。例如,父母喜歡打高爾夫球,就送高爾夫球桿、袖套等用品;如果喜歡游泳,就送泳衣或泳帽等。

5月恐懼症!家庭月變消費月

家庭月既要花錢買禮物還要家庭聚餐,所以也被稱作「消費月(소비의 달)」。最近一份問卷調查顯示,父母節禮物或現金的預算平均為33萬6千韓元(約8000元台幣),加上兒童節禮物的平均預算後,逼近50萬韓元(約12000元台幣)。因為花太多錢,荷包大失血,也有人將家庭月的韓語「가정의 달」戲稱為「걱정의 달(擔心的月)」,韓國甚至還衍生出名為「5月恐懼症(Mayphobia)」的新造詞,可見家庭月的壓力有多大。

不過近年來,韓國國際婚姻的比例提升,部分多文化家庭在傳統習俗上有所取捨,不見得每個都慶祝,或是僅由其中一方的韓國人遵循傳統過節。無論如何,韓國的5月有如此多家庭紀念日,讓總是빨리빨리(快快)的韓國人有藉口喘息一下,留下寶貴時間陪伴家人。

*文章來源:韓國節日與慶典:MOOKorea慕韓國_第5期  作者:蘭妮小姐

你可能有興趣
嚴選課程試看影片


所有留言